2006年8月,由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和康明斯公司各出资45%和55%成立的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在武汉正式挂牌。这是东风康明斯首次以资本合作的方式进入康明斯的全球技术研发体系,也是康明斯进入中国20年来在研发领域最大胆的一次投入。
中国市场对于康明斯的重要性无庸质疑,康明斯近年来在华的频频投资和蒸蒸日上的业绩就是证明。那么,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对于产品和运营业绩都位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2005年发动机产量已占到康明斯全球总产量的1/6的东风康明斯,又意味着什么?
技术和市场的亲密接触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成功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东风康明斯与康明斯联合投资建设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的核心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内的整车客户。
东风康明斯对主机厂商需求的反应速度有望大大提升。目前东风康明斯生产的发动机采用的都是美国康明斯的产品技术,配装到国内主机厂的商用车、工程机械等主机上,往往需要做适应性二次开发。以前这些工作需要康明斯美国技术中心的支持和确认,影响了响应客户的速度,现在,东亚研发中心就具备技术审核能力,适应性二次开发的周期将平均缩短30-40%。在商机转瞬即逝的今天,动力开发周期的缩短将使主机厂商新品研发和上市的速度加快,也就是意味着在短跑中抢先起跑。
东亚研发中心的建成,使东风康明斯的研发体系的柔性化得以大大加强。
以车用发动机为例:汽车市场早就由"生产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客户需求多样化需要产品研发机制柔性化。研发周期要缩短,研发效率要提高。以往根据整车厂要求对某种发动机进行开发,可靠性试验都要搭载整车平台,受整车开发时间及外界自然条件的制约、周期长、数据准确性也受到影响。而研发中心的先导实验室可以模拟高寒、高湿、高温等自然状态,随时开始可靠性试验,准确记录试验数据。如用户需要开发用于华南地区的城市公交,即可以在先导试验室进行模拟高温、高湿、良好路况、频繁起步状况下的发动机试验,而不必专门等到整车样车完成后,再到华南地区实地测试。在整车行业产品日新月异、根据订单组织生产的今天,这些举措将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减少研发成本,使整车厂商更具有竞争力。同时,试验室还具备对分析故障原因和改进验证非常有效的故障再现功能,这对新产品开发中产品优化的帮助是实地测试所无法企及的。
研发中心的选址也充分体现了双方为国内整车厂商服务的目的:武汉交通方便,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中心之一。研发中心对主机厂的产品需求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回应,与整车类厂商的沟通也将更为便捷(如技术中心设立在车用市场最大的客户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附近),同时还可以应主机厂商要求,在中心的各种试验室帮助它们完成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动力开发和优化。
无怪一些业内人士预测:东亚研发中心的投入运行,最大的收益人是东风康明斯的国内主机厂商和消费者。他们能够以更好的价格、更迅速地享受到全球领先的发动机技术。对我国柴油发动机的整体水平也将起到质的提升作用。
为自主创新加速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东亚研发中心也是中国柴油发动机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专业研发中心。以前跨国企业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都是外商独资:研发经费、项目、受益方由外方全权决定,用本土的智力资源,为外商的知识产权库添砖加瓦。此次东风康明斯公司出资45%,是中方首次以资本的方式进入到发动机研发阶段,能够对东亚研发中心的研发方向施加重要影响。东风康明斯可逐渐实现从单纯的生产--销售向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角色转变,提升在全球柴油发动机产业链条上的位置。
产业链位置的上移是中国汽车产业长久的梦想。为了扶持汽车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国家颁布了多项鼓励措施,2005年5月,胡锦涛主席在视察东风康明斯时指出:要把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而作为东风和康明斯的合资公司,东风康明斯融合了康明斯在柴油发动机技术和东风在整车技术的优势,迅速壮大,终于在2006年,以东亚发动机研发中心的揭幕为象征,进入了自主创新的崭新阶段。
资本入驻打下了高层次研发的基础,对于仍然孱弱的中国柴油发动机行业,研发中心的知识共享更为迫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东风康明斯公司看来,国内柴油发动机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单纯在于研发成果数量,更在于研发理念、方法论和对先进研发工具的运用上,这正是东亚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有价值的礼物。
康明斯副总裁/康明斯(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金声在研发中心揭幕式上的发言颇具诱惑力:除了传统的产品开发手段外,东亚研究中心还将使用康明斯领先业界的计算机建模分析等先进手段,在正式设计前对发动机运行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大幅度提升研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计算机建模分析能够让很多概念性的研发理念马上进入实操阶段,大大提升了研发过程的准确性和流程的可控性,并能够减少项目风险,增强控制。
从开始奠基到揭幕运行,东亚发动机研究中心的建设时间仅用了不到一年。这种"中国速度"令美方叹服。自主技术研发的道路,当然不会像修建几栋大楼一样平坦顺利,但至少,中国从汽车消费大国和制造大国到研发和技术大国已经起跑。
|